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

自閉兒VS學校作業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tsai-jey/article?mid=3423

10種讓自閉兒注視您眼神的方法 (王意中臨床心理師)

1) 蹲下來,讓自己的視線與孩子平行,除非您站著時與他一樣高。
2) 將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刺激物,移開他的視線,不然就將該刺激物擺放在您和他的視線之間。
3) 捲起一張紙或書本變成望遠鏡,與孩子一起玩眼神相互對視遊戲。
4) 發揮創意,彩繪自己的臉,讓孩子對您特別的臉感到好奇與興趣,但色彩千萬不要嚇倒孩子。
5) 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貼紙圖樣,貼在自己的兩眼之間,嘗試讓孩子在撕下貼紙時能夠看著您。
6) 一起與孩子照鏡子,讓他從鏡子中注視到身旁的您和眼神。
7) 注視著孩子,先不急著與他說話,當他眼神注視著您時,再開口。
8) 當孩子想拿走您手上的物品時,記得先看著他並緊握著物品不放,除非孩子眼神注視著您,再將手輕輕放開。
9) 多與孩子一起玩丟接球或互推小汽車遊戲,試著以不同的距離讓他嘗試看著您。
10) 多微笑看著孩子,您的笑容終將吸引孩子眼神的注視。

.讓孩子注視您眼神的方法一定不止以上10種,一起腦力激盪一下,您一定也可以找出屬於自己與孩子的另外10種方法。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tozwyc/blog/15472828

看書?翻書?閱讀?分辨亞斯伯格與自閉兒的行為模式 (王意中臨床心理師)

閱讀或看書,普遍是大人最願意接受,最願意看到孩子的一種習慣或興趣。
但是當亞斯伯格或自閉兒出現看書?翻書?該如何與一般閱讀做區別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對於有些亞斯伯格兒童來說,當面對不知所措的問題情境時,例如不知道與同儕說什麼,或活動開始初期,或該做的事情完成之後,接下來不知道做什麼,或無法理解當下正在進行的活動內容等,此時,有些亞斯伯格兒童會選擇以看書來因應與調適壓力
在看書的當下,能夠使亞斯伯格兒童轉移注意力在書本上,或文字、數字符號中,以減緩上述不知所措可能帶來的壓力與焦慮。
當遇見亞斯伯格兒童在這種情況下看書,如果誤解該行為可能存在的意思,反而選擇繼續讓其看書,此時,容易錯失協助這些孩子融入情境的機會。
當然,對於有些亞斯伯格兒童,閱讀或是書本上的文字、數字等符號真的是一種讓他特別感到自在、愉悅的嗜好、興趣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何有效分辨看書是嗜好、興趣,或孩子為減緩焦慮而出現的轉移行為,建議您可從孩子的臉部表情、肢體動作、情緒反應等加以辨識。
如為前者,孩子明顯傾向於輕鬆、自在、愉悅或興奮情緒反應較多。如為後者,孩子則傾向於安靜、不自在、臉部表情僵硬、笑容少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同樣地,有些自閉兒在焦慮的狀況下,類似前面所提及的可能原因,也容易出現疑似看書行為,或者說是翻書應該較為貼切。
往往在此情況下,孩子容易出現反覆翻書的動作,速度較快,與一般慢慢閱讀或看書的行為模式不同。
當您發現自閉兒選擇快速翻書,此時,建議您優先判斷孩子在當下情境中可能面臨什麼壓力源,並嘗試從處理該壓力源著手。
例如當自閉兒原先預期要進行拼圖遊戲,隨後發現活動內容被更改、取消,使其當下無法調適突如其來的改變,隨後則衍生出翻書行為(類似自我刺激)。
此時,建議您,或許可立即給予孩子能力範圍內,或所感興趣的活動替換,使其能夠適時進入狀況,專注於情境中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當您下次再遇見亞斯伯格或自閉兒看書或翻書,思考一下,是他正在享受閱讀,或是他正在面對焦慮。或許您就比較能夠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(讓他繼續看或中斷讓他看或協助調整其壓力源)。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tozwyc/blog/20888228

當自閉兒遇見新玩具 (王意中臨床心理師)

.自閉兒面對『新』這回事,總是退避三舍
.自閉兒接觸『新』這刺激,總是伴隨焦慮
.這些『新』,無論是新玩具、新人物、新刺激、新環境、新經驗,對自閉兒總是深感陌生。
.因為陌生,所以須要一些時間調適,甚至於更長的時間適應。
.如何誘發自閉兒願意接受新玩具?進而開始願意玩玩具,分享一些實務建議提供予您參考。
.基本原則,漸進、漸進、漸進,一步一步來,給自閉兒一些時間適應這些新刺激。
.大人先動手玩,先不強迫自閉兒也要馬上玩。
.大人先在自閉兒面前玩給他看,同時觀察他是否出現注意或迴避反應
.當大人將新玩具拿出來之前,請記得先移除容易引起自閉兒過度注意的刺激物。
.由於自閉兒在接觸新玩具時,常反應出不自在的情緒反應及逃避行為,同時容易因此四處走動或自我刺激,而逃離或迴避這些新玩具刺激。
.為預防如此情況發生,此時記得善用角落原則,也就是說,讓孩子坐在角落前,大人則選擇面對角落坐著,並與孩子面對面,透過牆壁與牆璧所形成的物理空間限制,以減少自閉兒四處走動的機會。
.當發現自閉兒願意坐下來,甚至於看著大人玩,此時,建議適時給予他玩遊戲的機會,例如當大人蓋積木城堡時,可順勢給孩子一些積木,並請他一起幫忙建構城堡,同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是接受?是拒絕?是模仿大人?還是以自己的方式玩創意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tozwyc/blog/25230566

當自閉兒即將就讀普通班:入學前準備建議(2)[王意中臨床心理師]

.當自閉兒進入國小普通班就讀前,有件事必須考慮,孩子是否能夠在大班級的情況下(資源班、特教班除外),維持適當的活動量、專注力與持續性在座位上?
.首先您可以先想一想,孩子目前在家,坐在桌子前、椅子上平靜地時間有多長?
.小學一節課40分鐘,那現在我們的孩子能夠維持幾分鐘?
.如果可以平靜而沒有激躁情緒或自我刺激或四處走動行為,此時孩子大都在做什麼?
.是靜態操作?無論是早療階段所練習的拼圖、配對、積木堆疊

.是紙筆練習?無論是注音符號或數字的仿寫、連連看、走迷宮、塗鴉或繪畫。
.開學前,別忘了讓家中孩子練習平靜坐下來這件事。
.如同面對自閉兒任何事,按部就班,一步一步來,試著開始10分鐘、20分鐘、30分鐘,以至於40分鐘,以練習好未來在普通班的基本功。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tozwyc/blog/25579803

當自閉兒即將就讀普通班:入學前準備建議(1)(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)

.關於自閉兒進入普通班就讀,有件事必須考慮的是孩子是否能夠在長距離的情況下,維持課堂的專注力與持續性。
.這裡所謂的長距離,指的是在一般教室裡,自閉兒的座位與黑板之間的距離。
.對於自閉兒來說,從幼托園所轉銜至小學階段,有許多『事物』都起了變化。
.而這些不一樣的情境或環境,往往也挑戰著自閉兒的適應力與專注力。
.有些自閉兒在早期療育或幼托園所階段,多數時間常處於近距離的一對一教學,或者是身旁常須要有大人的陪伴。
.當一進入小學普通班上課時,突然與教學的老師與黑板拉長一段距離時,此時自閉兒的適應與專注將更形困難,特別是當上課內容趨於抽象的學科教學,無論是國語或數學。
.當您家中的自閉兒即將進入小學普通班就讀,建議您多利用入學前這段期間,在家裡試著以大白板或全開白色壁報紙,讓孩子嘗試經驗在長距離的情境下與您進行學習互動,此時您的角色有如教室老師一般
.初期在學習內容提供上,建議您可先以孩子熟悉的內容為主,使得他在接受新的長距離經驗上能夠更快進入狀況,讓未來的班級融合適應又向前進一步。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tozwyc/blog/25478563

當五感刺激向自閉兒迎面飛來 (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)

.自閉兒的感官是相當敏感的,無論是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或味覺。
.或許我們很難去理解、想像或感受這些差異有如何的天壤之別。
.自閉兒對於感官刺激的反應,相對於一般孩子可能是X5、 X10、X50 、X100或 X500倍,當然在感官刺激上也可能出現低度敏感而毫無反應
.對於多數對感官刺激過度敏感,或超載的自閉兒來說,或許可以想像在經驗這些感官刺激的當下,可能存在多少難以承受之重、痛與不適
.特別是當孩子又苦於情感表達上的限制與困難,這時,情緒上的波濤洶湧與行為上的驚濤駭浪或許可以讓人體會與想像。
試著體會為什麼自閉兒對於舞動的旋轉椅、波動的杯水、閃爍的小綠人會感到異常的興奮。
試著感受自閉兒在一陣突然尖叫後,雙手緊摀住耳朵的聽覺不適,或許當下僅是同學的嘻鬧聲、施工聲、冷氣空調轉動聲,或緊急煞車聲。
試著同理解為什麼有些自閉兒對於您的肢體碰觸,會馬上激動閃躲、逃開。或許您認為僅是輕輕拍拍肩膀,當然他的反應可能也讓您措手不及。
試著化身為自閉兒去感受,為什麼他喜歡或身不由己地嗅聞讓您意想不到的味道,無論是排氣管或清潔劑,也許如此奇異的行為模式會讓您感到厭惡或難以接受。
試著從自閉兒的立場,去思考為什麼對於手中的物品,總是喜歡或不由自主地拿起來放在口中咬或咀嚼,當然您也會發現他對於某些味覺非常的敏感與排斥,無論是特定的蔬菜或水果。
.對於感官訊息接收與處理上的異常、困難與障礙,並非這些孩子所願,也非他們所能控制。
.感同身受這些孩子所受的苦,或許能讓大人在面對療育上或教學上的不耐、挫折、灰心與挫敗時,再次燃起養育與教學行動上的動力,一股讓自閉兒跨步向前成長的正向能量。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tozwyc/blog/25971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