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5日星期五

免疫針禍害

信報財經新聞
2009年12月31日 | P35 | 副刊專欄 | 康和健 |
救救孩子 [By 顧小培]

   有一類「新聞」,其實沒有什麼新意,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次,除了人物、地點等細節,內容千篇一律。這都牽涉到高速公路:有人貪方便,在公路上想過去另一邊,本來前面有天橋,但須走一段路,上了樓梯還要走下來,再看看交通情況,好像車子不多,於是跑過馬路,卻突然有一輛車飛馳而至,走避不及,於是撞死。在統計數目而言,意外發生的機率不高,大多數不會出事,但正如俗語有道:「冇事就冇事,有事就大件事。」過馬路者只是貪一時方便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  根據衛生署兒童免疫接種計劃,
嬰兒出生後應接受疫苗注射,四管齊下,乃是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及小兒麻痹四合一。為什麼將四種疫苗混在一起注射?看來看去,好像只是「方便」兩個字。一方面,嬰兒不須挨多幾針;另一方面,醫護人員工作量也輕了。不過,這個看起來像是雙贏的策略,結果可能是雙輸。

  要解釋,須先稍稍說明免疫系統的操作。免疫系統主要有三類細胞:巨噬細胞、淋巴細胞和殲滅細胞。疫苗進入身體後,巨噬細胞趨前「吃掉」一些細菌和病毒,稍為消化後,會將它們的特徵放在自己的表面,呈示給淋巴細胞。在同一時間,巨噬細胞分泌幾種蛋白質(例如IL-1白介素一和TNF瘤腫壞死因子),用以激發整個免疫系統。淋巴細胞「看」到了(放在巨噬細胞表面的)敵人特徵後,會「度身訂造」一種叫抗體的蛋白質迎敵。訂造的過程至少需十四天。不過,將來倘若要「翻單」,即照樣再做多一批同樣的抗體,一至兩天便可以「起貨」。這便是疫苗的功效:先注射一些不足以傷害身體的細菌和病毒,讓免疫系統有「預早演習」作準備;及後若真的有敵人殺到,可以快速起動身體機能應付。

  上述這策略敢情好;但若為了貪圖方便,四件事一起做(四合一疫苗),可能帶來大問題,問題來自上述的TNF。在同時圍攻四種細菌和病毒時,巨噬細胞需要分泌很多TNF。TNF若滲進了腦,會刺激腦組織中Microglia小膠質細胞的一個Glutaminase谷胺胺,再而將Glutamine谷胺胺轉為Glutamate谷胺酸鹽(J. Biol. Chem., Vol.281, pp.21362-21368);這便會出事。

因為大量的谷胺酸鹽能破壞神經細胞的觸鬚(又叫樹突Dendrite),從而減少神經細胞之間的接觸點(叫突觸Synapse)(Altern. Ther. Health Med., Vol.14, pp.46-53)。這會影響整個中樞神經的網絡(Networking),具體形容,像是本來想織布,卻織成魚網。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絡少了,不太能觸類旁通,孩子便會遲鈍及自閉。是不是四合一疫苗注射必然會帶來災害?不是,這要視乎小孩的巨噬細胞分泌了多少TNF,又有多少TNF滲進了大腦。不過,「冇事就冇事,有事就大件事」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