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swap.org.hk/cms/node/30
Refer to: 給家長的-自閉症兒童訓練策略手冊
目的: 訓練孩子理解及推測自己或別人不同的心理狀況
(例如: 信念、思想、意圖、感受、願望、情緒等) 的能力,
並組織這些資料來明白、解釋和預測別人的行為和感受。
如何進行心智解讀訓練?
心智解讀訓練可以包括五方面 :
一、 互聯注意
二、 視線偵察
三、 假想遊戲
四、 辨認情緒
五、 信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一) 互聯注意
目的: 訓練孩子以眼神接觸、指示、聲音或說話來與別人分享自己對一件事物的情感或興趣。
如何訓練互聯注意?
1.安排一件有趣或能吸引孩子注意的物件或一個扮相突然出現。
2.觀察孩子有否用眼神接觸、動作或語言指示與家長分享他對那事物的興趣。若孩子沒有互聯注意的反應,家長可親自示範,也可指示他用身體語言 (如:指著那物件)或說話(如:「看!」) 來向家長表達他的情感。
3.若孩子能用語言或非語言方式向家長表達他的興趣,家長應稱讚或加以獎賞予孩子,以增加他與別人分享有趣事物的動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二) 視線偵察
目的: 讓孩子明白視線的方向可表露別人想要甚麼或願望。
如何訓練視線偵察?
1.預備不同的人物及物件圖畫。
2.訓練孩子偵察圖畫中的人物想要甚麼。
例子(一)
家長問: 「明仔想食蛋糕定喺糖呢?」 (孩子指著或答:「糖」)
3.若孩子答對了,家長可讚賞他,並說:「明仔望住糖,所以佢想食糖。」 然後家長可將蛋糕和糖換成其他物件或圖片,如: 可樂、水; 衫、襪; 公園、學校; 火車、洋娃娃等同類型的東西。若孩子未能答對或明白視線方向的用意,可用箭嘴、圓圈等的視覺提示,讓孩子更清楚留意視線方向和目標物件的關係。
4.可增加訓練的難度至多過兩樣選擇物件。
例子(二)
家長問: 「樂樂想食咩呢?」 (孩子指著或答:「蘋果」)
5.可將活動延引至日常生活中,家長可用視線表達自己想要的物件 (如: 衣服、食物),然後請孩子去拿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三) 假想遊戲
目的: 家長與孩子一起透過將某物件假設成另一樣物件 (例: 將間尺聯想作飛機) 或角色扮演 (例: 爸爸扮作怪獸、孩子扮作超人),促進孩子的聯想力、模仿力及感情表達,並由假想遊戲中認識真實世界。而家長亦能從中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。
如何進行假想遊戲?
假想遊戲有許多不同的玩法,包括:
一、 物件替代 (例: 將廁紙筒扮作火箭)
二、 用動作或語言表示想像的物件或人物 (例: 扮狗「汪汪」叫)
三、 賦予物件虛假、抽象性質 (例: 將花灑當作「落雨」)
四、 把感情賦予玩具 (例: 假裝小白兔毛公仔因為吃了紅蘿蔔而覺得很開心)
五、 讓洋娃娃扮演 (例: 洋娃娃煮飯)
六、 進行角色或情景扮演 (例: 玩「醫生病人」遊戲)
注意:
•家長可先作示範,並加以解釋及引導。
•將假想遊戲融入日常生活中,擴闊孩子的生活經驗。如家長和孩子可觀察天空,看見藍天白雲時,問孩子:「那朵雲像甚麼呢?」; 看見雷雨交加時,家長則可問孩子: 「你覺得天空開不開心呢?」
•著重過程而不是結果,孩子天馬行空的主意是可以接受的,但也要鼓勵他們邏輯性思考(如: 車子行得很快,所以它很「趕時間」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四) 辨認情緒
目的: 透過訓練孩子辨認情緒的能力,讓他們能多留意自己及別人的情緒,更能明白願望或信念與情緒的關係,而對別人的感覺產生同理心及共鳴。
如何訓練辨認情緒?
辨認情緒可分為八個階段:
第一階段: 辨認情緒面譜 (相片 – 開心、唔開心)
第二階段: 辨認情緒面譜 (線條圖 – 開心、唔開心)
第三階段: 辨認情緒面譜 (相片 – 嬲、驚)
第四階段: 辨認情緒面譜 (線條圖 – 嬲、驚)
第五階段: 辨認情緒 (處境故事 – 開心、唔開心)
第六階段: 辨認情緒 (處境故事 – 嬲、驚)
第七階段: 辨認情緒 (願望)
第八階段: 辨認情緒 (信念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五) 信念
從日常生活中,我們能和別人有順暢的社交交流,是因為我們會猜想別人的信念,從而估計及理解他們的行為,再作出適當的反應。事實上,信念、願望及行為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關係,如: 我覺得朱古力在櫃中(信念),而我很想吃(願望),所以我會去櫃找朱古力(行為),雖然朱古力未必在櫃中。
目的: 訓練孩子理解自己或別人的信念和願望,從而明白及估計他們的行為。
如何訓練「信念」?
訓練孩子去了解自己或別人的信念是困難的,但可以循序漸進,而信念大概可以分為九個層面:
第一層面: 立場替換 (簡單/ 複雜)
第二層面: 願望估計行為
第三層面: 看見引致知道
第四層面: 知識估計行為
第五層面: 別人的信念
第六層面: 錯誤信念 – 預計不到的位置或內容轉變
第七層面: 錯誤信念 – 物件的外表及真實的區別
第八層面: 錯誤信念 – 想像及實質存在的事物的區別
第九層面: 明白笑話、諷刺、嘲笑或比喻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文獻及書目:
Baron-Cohen, S, Leslie, A.M., & Frith, U, (1985) 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‘theory of mind’? Cognition, 21, 37-46.
Baron-Cohen, S. (1989). Are autistic children behaviourists? An examination of their mental-physical and appearance-reality distinctions.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, 19, 579-600.
Howlin, P., Baron-Cohen, S., & Hadwin, J. (1999).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mind-read: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. Chichester: John Wiley and Sons.
香港耀能協會 (2008):《聯情繫意:發展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 - 心智解讀教材套》,香港:香港耀能協會。
http://www.swap.org.hk/cms/node/30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